香港借鑒內地創意產業發展經驗研究
馮應謙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暨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28/06/2024

創意產業是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產業之一,對香港經濟有著較強驅動作用。香港現時需要審視創意產業情況,在發揮自身產業優勢的同時,積極吸收借鑒內地發展創意產業的經驗做法,主動對接內地創意產業政策與發展方向,為香港創意產業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別於過去大量資源投入、高消耗的生產模式,新質生產力追求高效能及可持續進步。有香港媒體呼籲,「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有條件當排頭兵」,香港如何走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前列,需要重新審視目前香港不同行業的發展狀況。從創意產業層面談新質生產力,便是希望將國家發展中產生的高科技技術運用於傳統創意產業中,並且給產業帶來革命性的改進。由於創意產業對香港經濟有著重要的驅動作用,若這種改進真能成功,必定有助於提高產業創新能力,並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動力。

 

創意產業是香港發展

新質生產力的重點

 

香港八個創意界別一直以來均得香港政府的支援。當中包括:(一)創意智優計劃(CSI)多年來共注入了30億港元的資金。截至2021年12月底,該計劃共收到1,168份申請,其中617個項目獲得批准,涉及約20.68億港元的資金。(二)電影發展基金為促進本地電影業的長期和健康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截至2021年12月底,共批准了79個電影製作的融資申請、14個電影製作補助金申請、3個導演接班計劃申請和263個其他電影相關項目(包括後來由相應申請人撤回的申請),涉及約8.75億港元的資金。(三)香港設計中心與政府合力推廣設計和相關創意產業,旨在將設計作為增值活動,提高設計水平和培育設計專業相關教育。連結的全球合作夥伴及戰略合作夥伴遠至日本、德國、丹麥、比利時等地。我們可以從以上例子中看到,香港政府發展創意產業的決心非常值得肯定。經過多年發展,香港創意產業已形成自身特點和優勢,部分產業如電影及漫畫在全球同業中多次奪獎,部分作品更在內地和香港業界及受眾層面引起較大反響。例如,香港漫畫家彭康兒及Pen So先後奪得日本國際漫畫獎銀獎,香港演員梁朝偉於威尼斯影展獲得終身成就金獅獎等,今年最新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大受歡迎。

 

但从產業自身發展情況來看,香港創意產業存在一些短板和問題。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最新調查數據,2021年香港共有29,710間創意產業機構(佔全港總機構單位數目的8%),約有134,510名從業人員(佔全港總就業人數3.7%),兩組數目保持平均。2021年創意產業的增加值約為630億港元,約佔香港生產總值的2.3%。創意產業就業空缺數目為1,870個(佔全港總就業空缺數目3.7%,自2009年的5.1%起下跌超過20%),而整體創意產業畢業生人數為7,220人(佔全港總畢業人數12.9%,近年來數目維持平均),出現人才過盛、供過於求的情況。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不少創意產業(如數碼娛樂業)的機構單位數目升幅(由2009年2,780間到2021年6,130間) 遠比就業人數增長快(15,410人至28,940人),職位空缺(2021年690個)和畢業生人數(1,180人)在這幾年卻未有太大改變。由此可以推測,目前業內存在公司結構簡單化問題,即每一間機構單位平均人數下降,同時行業競爭非常激烈。這種情況在成熟產業中尚為可行,工作可以經由大量小公司消化,化整為零。但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人力、資源和配套要求甚高,對結構簡單化的機構而言恐怕並不能及時適應。而人才過盛、供過於求的情況亦將會加劇這種情況,令更多畢業生無法將所學知識用於行內,浪費多年所學。

 

與創意產業商品出口進行比較之後不難發現,大部份創意產業的出口目的地及貨值時升時跌,其出口目的地主要以中國內地和美國為主,整體數目仍屬理想;在一眾創意產業商品中,唯獨數碼娛樂產業的香港產品出口陷入不斷下跌的局面。由2015年1.1億港元下降到2019年635萬港元,2022年受疫情影響更跌至僅68萬港元。以現時數碼娛樂產業的發展趨勢,恐怕難以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

 

若比較香港現有的支持本地創意產業發展的機構,大多是推動及支持本地創意產業培養人才、促進初創企業發展、探索市場、在社區中培養創意氛圍(如「創意香港」),或是主力提供資金予以香港推動創意產業發展戰略方向相符的項目(如「創意智慧計劃」)或指定行業(如「電影發展基金」)。香港針對創意產業設計的機構(如「香港設計中心」)及資助計劃(如「設計創業培育計劃」、「時裝創業培育計劃」)等,亦主打創業孵化發展本地品牌打入國際市場。這些舉措雖然對香港本地創意產業有促進作用,但關於人才流動如北上交流及發展的計劃相對不多,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

 

總之,鑒於大部分香港創意產業趨向公司結構簡單化,人才過剩、供過於求,以及部分行業(如數碼娛樂)生產效能尚有待改善等問題,其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為此,香港一方面應繼續發揮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橋樑角色,另一方面應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學習內地創意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了解內地發展創意產業的最新政策,推動創意產業人才北上交流及發展,尋求與內地業界開展合作的機會,為香港創意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內地發展創意產業做法

值得香港借鑒

 

整體而言,國家在創意產業發展上關注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國際化,簡單來說是透過資本市場吸引外國的人才、知識產權(IP)、技術等。這尤其見諸於創意產業發展起步階段,依賴引進全球的資本、管理經驗和專業知識技術。第二個層面是維護意識形態安全。國家需確保龐大的媒體網絡以及內容不會失控,同時又給予創意產業足夠的發展空間。這兩個層面相互關聯並互相結合。下文以音樂、漫畫與動畫產業和電影作為例子進行分析。

 

一、音樂產業。上世紀80年代末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後,內地音樂漸漸變得市場化,從香港和台灣地區引進流行音樂變得十分流行。90年代初期,北京、上海、廣州的國有音響公司生產的錄音帶和CD的銷售量,遠低於來自香港和台灣的商業音樂產品的銷售量。隨著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唱片公司開始與內地企業合資,引進了一大批暢銷的文化產品。這種模式在現時的內地音樂產業中仍在運作,並在此基礎上逐漸建立自己的音樂品牌及專業人才隊伍,樹立了內地音樂風格(如古風音樂),並通過騰訊、百度等新媒體平台向國際市場傳播。

 

二、漫畫與動畫產業。出於保護本國漫畫與動畫產業的需要,國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外國文化產品進口。2004年,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針對動漫產業的新政策,即《關於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規定電視頻道播放的動畫中,國產漫畫的比例不得低於60%,並且國產漫畫年度目標產量至少須高於進口漫畫的產量。這項政策的效果是明顯的。從2005年到2009年,製作動畫的省份數量有22個,製作分鐘數增加到171,816分鐘,增幅接近三倍;2010年,製作分鐘數仍持續增加了48,713分鐘,生產主體集中在江蘇、廣東、遼寧、浙江四個省份。這段期間,內地推出了動畫作品《喜羊羊與灰太狼》,共製作了690集並在500個電視台播出,又被翻拍成三部電影,累計票房約3.5億元(人民幣,下同),受到少年兒童和年輕人的歡迎。總體來說,國家的保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民族文化產業發展。 同時,內地漫畫與動畫產業主動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部份知名IP中國動漫公司以合資形式向國際知名動漫公司「學習」,例如中國東方夢工廠與好萊塢美國夢工廠聯手合資推出的《功夫熊貓3》,打造了國家動漫生產線用於國際知名品牌的先例。國家還以龐大市場及消費力吸引知名IP將作品生產地移至內地,既借此學習國外先進做法,亦借合作作品開拓市場。例如2009年上映的由內地與香港合作製作的《麥兜響噹噹》獲得了6,500萬元票房。這些合作增強了國產動漫畫的信心。在積累了一定經驗和基礎之後,國產原創動漫亦開始取得成功。例如《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票房收入創歷史新高,分別高達9.55億元及5.75億元,《大魚海棠》更在2017年第15屆布達佩斯國際動畫電影節斬獲最佳動畫長片獎。

 

三、電影業。近年來國家對電影產業的扶持力度較大。1999年2月,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將電影相關業務合併,新組建「中國電影集團公司」。2002年,國家允許每年引進20部外國電影。2004年10月,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公布,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在《電影產業經營准入要求暫行規定》中實現,規定了全球投資者申請的程序和條件。此後又公布了《外商投資電影院暫行規定》和《中外合作攝製電影片管理規定》,進一步明確了全球影業投資中國影院的規則。

 

面對來勢洶洶的好萊塢電影,如何保護脆弱且不成熟的本土電影產業是一個重要議題。國產電影以吸納在歐美等地有一定號召力的香港電影業人才加入作為輔助,以合拍片方式推出了《十面埋伏》《功夫》《無極》《可可西里》等作品,自2010年起中美陸續合拍了《雪花秘扇》《歌舞青春》等影片。在與香港和國外電影合作的過程中,內地電影業逐漸打響了自己的品牌,本土電影製作公司從全球合作夥伴那裡學習到管理、運作等方面的經驗。根據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公布的數據,2012年中國票房收入增至170億元,其中國產電影的票房收入更是首次追平了在中國內地上映的好萊塢電影票房收入。到2014年,影院銀幕數量也以每年5,300塊的驚人速度增長。在中國電影作品中,出現了《戰狼》《流浪地球》等叫好又叫座的「爆款」原創作品。

 

內地與香港在創意產業領域

有合作空間

 

內地三個創意產業的發展各有特色,存在廣闊發展前景。香港創意產業的從業人員和公司應深入了解內地創意產業的發展狀況,然後從中尋找合作交流機會。比如,在全球動畫生產鏈上,國產動漫畫從業人員主要擔當後期製作及協助角色,現時大量的日本新番動漫便是由內地負責繪圖製作。在這种情況下,具備較強技術和執行力的內地動漫畫業人士,若能與一眾以創意和主題新穎聞名的香港漫畫創作者合作,在香港製作面向海外市場的作品,或是一種能讓兩者相得益彰的辦法。此外,近期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在內地與香港的成功,正是兩地影視人才合作的成功案例。

 

內地創意產業通過學習國外經驗、吸引全球資本,再創出自我領域及風格,取得了顯著成效。香港創意產業亦應借鑒這種成功做法,製作出具有屬於「中國香港」風格和氣派的作品。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