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和.私有化】胡應湘大起大落 學者:個性經歷使然 (蘋果日報2019年3月1日)
01/03/2019

專研華人家族史的中大學者鄭宏泰,曾與胡應湘兩度訪談,認為對方坦誠無架子、具有冒險家精神。合和數十年來大起大落,溯本歸源,與胡應湘的個性及經歷不無關係。

 

鄭宏泰指,留學美國帶給胡應湘宏觀視野及傾向參建大型項目;個性使然,胡應湘不是純粹精於計數的商人,「印象中同佢做訪問都提過,賺錢對於佢呢種身家入邊多一、兩個零係無分別㗎 喇,如果佢做一啲嘢畀到人有得益嘅話,可能個作用大啲添。」

 

投資海外大型基建難度遠大於在本地投資房地產,需面對跨境政治環境波動、文化制度差異,並非憑建築技術所能克服,即使近年由國家牽頭的一帶一路基建項目亦頻頻觸礁,遑論私人企業,「失敗,掉番轉頭講係正常嘅,但佢係咪完全失敗,又唔係嘅。」

 

胡應湘過往提倡透過公路網及電力推動地區發展,令中國節省漫長的摸索期,各省市紛紛藉收費公路網興建更多公路、帶動經濟發展,是他對中國最大的貢獻,「同一條公式喺中國掂(work)到不得了,成個國家壯起上嚟;喺泰國,當年比中國大陸先進幾多,就係唔得,政權不斷咁換。」

 

身為首批投資中國的港商,胡應湘被形容為「愛國」、「親中」。雖然鄭指出回報不是胡應湘的投資的單一考慮,但相信回饋祖國亦非驅使他北上投資基建的主因,強調華人家族的投資會基於人物關係網絡,「主要係有無政策、有無人搵、有無人畀到呢個機會。」

 

70年代末香港地產業剛復甦、市場局限,而國內推行改革開放、百廢待興,亦有領導人揮手引資,鄭宏泰推斷胡應湘衡量中港兩地前景後才決定北上發展,後來合和因泰國和印尼項目而陷入困境時,廣深高速公路帶來的現金流反而成為了公司的救命稻草,「所以呢個層面上,我哋可以中肯咁思考,其實胡應湘走出呢步好彩有大陸,佢嗰邊成功咗。」

 

至於一直被視作接班人的胡文新較父親低調,鄭宏泰亦未有接觸。據報道,胡文新8歲時曾遭到綁架,其後到普林斯頓大學就讀,加入合和後主導公司改組,撇掉賺錢無望的子公司,有別於父親的擴展主義。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