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APS Publications
(The Changing Faces of Chinese Societies in the New Century: Analyses from Social Indicators)
黃紹倫、尹寶珊、梁世榮 編
(Edited by Siu-lun WONG, Po-san WAN and Sai-wing LEUNG)
Chinese/21.5 x 14 cm/paperback/x + 370 pages/
published in January 2008
ISBN 978-962-441-572-8; list price: US$12.00 (HK$80.00)

對社會活動進行紀錄,由來久遠,《詩經》作品已有如此性質。到民間實地搜集有關資料,同樣源遠流長,司馬遷可說是傑出先驅。現代學術的社會指標研究,可以上溯到此等探究。
1962年美國文理科學院進行一項研究計劃,結果創造了「社會指標」一詞。據有關統計,1976年時全球只有24個國家出版全國性社會及經濟狀況與趨勢的報告。今天,聯合國人口基金的年度世界人口、社會和經濟指標已涵蓋了全球150多個國家。
香港的社會指標研究發軔於1988年,並從1990年開始主辦華人社會社會指標研究研討會。第五屆研討會於2006年舉行,參加者除內地、台、港長期合作的成員外,又邀請了兩岸四地的年青學者宣讀論文。當中除社會學學者外,有來自法律、社會工作、地理、公共行政及社會政策等研究人士,對相關的老、新問題,提供了多角度的思考。這本文集收錄的,是在會上宣讀、討論,之後由有關作者修訂的14篇論文,歸納為法律、就業、宗教、階級、信任,以及社會指標六個部分,涉及地域涵蓋內地、台灣、澳門、香港,其中兩篇文章是兩岸兩地或三地的比較研究。
社會指標研究除描述、確定客觀社會情況外,亦可以成為分析及改變社會的工具,研究的範圍和傾向,亦隨之由客觀指標擴及主觀感受,從趨勢分析兼顧政治解構,洋洋大觀,層出不窮,陸續湧現的課題,有待來者開拓。